
关于火星的资料有哪些
大小:火星直径为6779千米。命名:古罗马人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古巴比伦人称其为“红色星球”,在古中国,火星被称为荧惑。位置:火星离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温度: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火星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 1、大小:火星直径为6779千米。 2、命名:古罗马人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古巴比伦人称其为“红色星球”,在古中国,火星被称为荧惑。 3、位置:火星离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 4、温度: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火星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 5、大气: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主要由遗留下的二氧化碳、氮气、氩气、微量的氧气和水汽组成。
关于火星的资料 火星的介绍
1、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火星为“玛尔斯星”,在占星学中是十二星座白羊座的独一守护星,并非天蝎座的守护行星。
2、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3、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4、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被隔离的矮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最高亮度可达-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
火星上的地名有哪些
火星上的地名有:西柏坡、古绛、郑集、鲁克沁、文家市穹丘、窑店穹丘、漠河穹丘、齐都、窑都沟、齐都、湖襄、窑店、马集、五星、杨柳青、漠河、周庄,天柱山,古田、文家市、平乐、方山。 火星一个红色的星球,中国古代称其为“荧惑”。火星离太阳的最近距离为2.065亿千米,最远时为2.491亿千米,它在天空的高度随着离地球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最暗时视星等约为+1.5等,最亮时达-2.9等。 火星的公转轨道偏心率为0.09,为椭圆形,轨道半径为1.52个天文单位。火星在轨道上与地球的会合周期是779.87天,就是大约每隔2年2个月,火星接近地球一次。当地球和火星运行到太阳的同一侧,差不多形成一条直线的时候,称为“火星冲日”。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火星照片可以看到沙漠,丘陵,峡谷等和地球类似的地形,也能看到已经干涸的河床,这表明火星曾经存在过水。尽管火星和地球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但还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火星的结构: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火星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但是通过各种研究和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建立起关于火星内部结构的理论模型。内核火星体积较小,离太阳又比较远,所以它的冷却速度比较快,但是其中心铁核的外部可能还是半融化状态。 地幔火星的地幔密度低于内核,由硅酸盐岩组成,其形成之初可能处于液体状态。地幔的流动与喷涌形成了火星的地貌,但现在它已经没有流动的迹象。火星表面上的巨型裂谷是由地幔运动造成的。 地壳火星的地壳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外部岩层在南球厚约80千米,北半球约为35千米。大气火星的大气95.3%为二氧化碳,其余是氮、氩、一氧化碳、氧、臭氧和氢,水汽大约占0.01%。
火星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火星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火星是人们用肉眼所能看见的最亮的星。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氧化铁。因为火星色调暗红,使人想起象征战争的铁与血,所以西方人称它为马尔斯。马尔斯,是希腊神话中战神的名字。 在天文学中,火星的代表符号是一种武器。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作“荧惑”,是由于它色红而荧荧似火,加之其亮度常变,行踪不定,因而令人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