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几年几月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
神舟八号,简称神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神舟八号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沿用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三舱结构,全长9米,舱段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千克。增加了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敏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主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对接机构采用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后可形成0.8米的航天员转移通道。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几年几月?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是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 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神舟八号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扩展资料: 神舟八号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占15%,主要突破是两个方面: 1、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为了满足交会对接的任务,飞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2、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号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八号
神舟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塔载了哪些人?最新鲜的事
1.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整,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指令长:费俊龙。新鲜事:神舟六号飞船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2.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返回时间:2008年09月28日17时40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指令长:翟志刚。新鲜事:首次出舱 3.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没有搭载宇航员。新鲜事:与天宫一号对接 4.神舟九号:发射时间: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指令长:景海鹏,手动对接航天员:刘旺。新鲜事: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5.神舟十号:发射时间: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返回时间:2013年06月26日08时07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指令长:聂海胜,手动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太空授课主讲:王亚平。新鲜事: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拓展资料: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板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神舟飞船-百度百科
神舟七号什么时候在哪里发射?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飞船于21时10分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代表13亿中国人,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再次进入太空。 此次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穿着“中国制造”的舱外航天服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同时,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终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实验。中国的航天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扩展资料: 第一次太空行走 和“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风险大。以往的主要风险集中在发射和回收阶段,这次又增加了“出舱活动”这项高风险任务。 看似简单的出舱、取实验材料、太空行走、返回等步骤,实际上具有很大难度和风险。尤其是第一次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宇航员,在地面时只能依靠失重模拟水槽进行训练。 在水槽中,人体和飞船是基本平行的,而在太空中,我们看到宇航员的身体和飞船之间的角度很大,好像在飞船壁上“拿大顶”。所以宇航员必须及时调节自己的运动方式,依靠宇航服上的挂钩小心前行。 9月27日下午4点41分,宇航员翟志刚从舱门探出上半身,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挂在舱壁的扶手上,而后对着镜头缓缓挥手,他的身后就是漆黑的太空和蓝色的地球。 翟志刚在太空行走19分35秒,行程达9165公里。尽管金色的面罩让人们看不到他当时的表情,但可以想象,他的心情一定和电视机前守望的观众们一样激动而兴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神舟七号--掀开中国载人航天新的一页
神舟八号是无人的吗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百度的回答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约2011年10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四大看点
看点一 交会对接难点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步骤:地面引导→自动寻的→逼近→对接 与神九对接: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而后续发射的神九将与神八留在空中的轨道舱实现中国航天器的首次无人对接。 看点二 飞船定型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将在神舟八号基本定型,成为标准型空间渡船,其外形等基本要素都将保持不变。 看点三 升空时间
天宫一号(7张) 预计在2011年10月,天宫一号发射后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 看点四 飞船类型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
空间站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难题
航天员出舱工作,航天器对接和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等附加技术。目前,以上海为主的科研人员已完成大量对接技术的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神舟八号”做好技术储备。 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将是符合中国需要、有中国特色、适度规模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每年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神八”“神九”飞天不载人
据刘竹生介绍,我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也就是空间实验室,神舟九号实现无人对接,但“神八”与“神九”飞船都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而神舟十号则实现载人对接。刘竹生表示,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他说,“神七”到“神十”飞船的发射,都服务于太空空间站建设。如果“神八”能顺利升空,“神九”与“神十”就不用再等两年,“一个多月后就可能上天了”。他说,以后的“神舟”飞船系列仍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我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
运载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表示,我国正在研制新型大运载火箭,该项目立项后,可在6年半内研制成功有效载荷25吨的新一代火箭,赶上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国低轨道运载火箭的最大载荷只有9吨,这无法满足即将开展的空间站任务,以及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透露说,新一代火箭将由四个助推器和一个动力级构成动力系统,可靠性将比目前火箭有进一步提高,这个火箭可能被命名为“长征5号”。
发射时间
刘良栋透露,预计中国将在2011年10月发射神舟八号,而原计划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国家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计划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中国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编辑本段搭载平民梦想
2011年8月18日起至9月10日,中国公民和全球华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强国梦想、飞天梦想、绿色梦想等制作成文字、图片或影音作品,通过腾讯网活动官方网站、中国航天网和微博等提交梦想。
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被储存到特制的‘梦想芯片’中,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杨利伟也表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到浩瀚太空,但通过参与活动,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了上太空的机会,希望通过梦想征集活动能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探索太空的行列之中。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8月18日举行的“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写下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梦想:希望太空中能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足迹,传递更多中国人的声音,为人类造福。
重大的航天发射无疑是普及航天知识的机会。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表示,希望此次梦想征集活动能进一步向公众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在为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营造更好氛围的同时,也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神舟八号为什么没载人
神舟八号没有载人主要是因为技术要求,此次任务主要是为了验证太空交会对接等核心关键技术。 进行飞行器对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火箭和飞船之间的高精度控制,同时要避免碰撞和其他风险。如果这次任务是载人飞行,那么宇航员的安全性将成为首要考虑,而不是飞行器对接的成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载人飞行是不明智的。 另外,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太空计划也越来越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每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数据和经验,为以后的载人飞行做更好的准备。 因此,在神舟8号飞行之前进行载人飞行,并不是迫切需要的。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和测试,来保证未来的宇航员的安全性和任务的成功。 任务计划: 1、神舟八号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 2、神舟八号发射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3、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 4、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神舟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