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学习网 > 会计考试 > 正文

目录

1,《舌尖上的中国》总共有几季,分别有那几集

《舌尖上的中国》总共有几季,分别有那几集

舌尖上的中国一共有3部,共有23集,其中1-7集为第一季,8-15集为第二季,9-23集为第三季。具体分集情况如下: 1、自然的馈赠:以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2、主食的故事: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3、转化的灵感: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 4、时间的味道: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5、厨房的密码: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 6、五味的调和:本集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7、我们的田野:本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8、脚步: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宁夏固原,回乡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 9、心传:传统食物的流散和古老制作秘诀的消失是门派宗师和山野高人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10、时节:东北,冬季绵长,铁锅炖鱼贴饼子,还有冻豆腐,炖鱼时贴上玉米饼子,一餐美味。天目山,春雷响起,深山中的村民来到大山挖掘雷笋,以笋为生的临安人,用雷笋制作各色美味,雷笋炒肉丝、多味笋干,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 11、家常:除了红烧肉等广为人们所喜爱的家常菜,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伦常与亲情,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古诗中描绘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羹汤中所饱含的,远不止日常的柴米油盐。 12、相逢:讲述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相逢,更是食材与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与花椒的邂逅,开启了麻辣美味的篇章。又如,在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相会,也为崭新美食的诞生创造了机遇。 13、秘境:将目光聚焦于隐秘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鲜活民间美食,以及这些独特食物背后的多样生活。这一集关注的是“饮食的末梢地区”,也就是那些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 14、三餐:细品中国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人一日食三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晋朝,甚至更早。今日的中国,人们在实现了温饱之后,讲究三餐吃得健康。 15、三餐:《舌尖》第二季的拍摄花絮。主创团队跋涉千里寻觅各地美食,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将带给您别样的欣喜和感动。 16、器具:有时候是厨具餐具创造了烹调方法,有时候烹调方法的需要则推动了厨具餐具的革新。漫长历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调出最好的味道,从厨具到餐具,中国人发展出了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 17、小吃: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多样独特的小吃品类。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亲和、最能体现当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 18、宴席:人们将饮食与社交紧密相连,饮食之事倾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期许。人们通过宴会,不仅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而且可增进亲和,达成和谐。 19、食养:中国人以饮食养生来保健,发展出独特的植物学、医学、营养学体系,创造出具有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食养正气,随手可得的平常食材,蕴含着健康的奥秘,守护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平安之路。讨论食养,希望帮助大家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0、厨人:这一集突出饮食里人的因素,着重展示人与食物的关系。无论家庭生存,还是宗族荣耀,食物构成了我们文化存续的基础,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们从饮食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21、点心:点心是中国烹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品类丰富、风味多变而著称。人们爱吃点心,是因为它们在美味之外,还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22、气节:天地万物,随四季更替,中国的农事劳动,也依循着大自然的韵律。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作和生活的一套独特系统,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生活智慧的体现。 23、融合:餐桌上新的变化,同样是时代潮流的印证。本集聚焦中国人口迁移,探讨其如何影响着当今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些食物,又在以何种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口味和性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 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舌尖上的中国

2,广州水晶鸡的正宗做法

制作水晶鸡,首先要选对原料。选择湛江鸡、清远鸡、文昌鸡都是可以的,但要求是这些鸡必须是农家养殖的,而不能是饲养的。确定了鸡的品种,你还要选择大小适宜的鸡,一般而言,鸡的毛重控制在1250克-1400克为好。 至于选择母鸡还是公鸡,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这种鸡的优点是肉质比较嫩,吃起来没有渣子;另一种是选阉公鸡,它的优点是鸡皮比较爽脆,吃起来口感会比较好。 原料: 一只净鸡,姜片30克,葱段、花雕酒各20克,高度白酒5克,沙姜粉2克,盐焗鸡粉20克,黄姜粉5克,白胡椒粉0.5克,盐8克 做法: 1、将上述调料品拌匀后涂抹在鸡肉上,轻柔揉搓5分钟后腌制60分钟。 2、将腌好的鸡放入锅中蒸制60分钟至成熟,然后拿出切小块。 3、摆盘即可。 制作要点: 1.蒸制前要抹上花生油30克,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鸡肉水分流失,还可以增加香味和鸡皮的光泽感; 2.抹上油的整鸡放入盘中,加入少许葱姜旺火蒸制,但是时间不要久,以鸡肉达到九成半熟时为标准。 3.成品的要求是切开鸡块,鸡骨上尚有鲜血。 4.鸡肉蒸好后会产生一些汤汁,不要将其倒掉,客人点菜时,将鸡肉切成块,按照原形摆入盘中,浇上烧热的蒸鸡原汤即可。

3,水晶鸡的做法和配料

第1步、鸡处理干净,从胸口的位置剪开。

第2步、倒入半包盐焗鸡粉,大概就15克,看鸡的大小。涂抹均匀,给鸡按摩几分钟,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隔夜腌制入味。

第3步、放在蒸箱里,20分钟即可。

第4步、取出稍稍晾凉。

第5步、坎块。

第6步、吃之前可以抹一点香油,卖相会更好。我今天忘记抹了。

第7步、QQ 嫩嫩,孩子特别爱吃!
小贴士:
鸡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比较嫩的鸡,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不同品种。腌制时间我一般都隔夜,有时候忘记吃了,两天才吃,发现味道更好。【摘要】
水晶鸡的做法和配料【提问】
第1步、鸡处理干净,从胸口的位置剪开。

第2步、倒入半包盐焗鸡粉,大概就15克,看鸡的大小。涂抹均匀,给鸡按摩几分钟,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隔夜腌制入味。

第3步、放在蒸箱里,20分钟即可。

第4步、取出稍稍晾凉。

第5步、坎块。

第6步、吃之前可以抹一点香油,卖相会更好。我今天忘记抹了。

第7步、QQ 嫩嫩,孩子特别爱吃!
小贴士:
鸡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比较嫩的鸡,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不同品种。腌制时间我一般都隔夜,有时候忘记吃了,两天才吃,发现味道更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