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学习网 > 会计考试 > 正文

目录

1,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是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允中。本书是一部以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集介绍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国外研究现状。与世界历史上其他航海壮举的比较研究。历史地位和影响的研究等。代表了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 郑和舆海上丝绸之路Ⅰ郑和下西洋和平远航的 重大意义舆深远影响郑和远航世界的历史地位郑和精神与海洋文明郑和踪迹建交考Ⅱ郑和七下西洋舆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之间的对比关联600年来郑和形象的演变郑和与哥伦布:历史错乱的轨迹远航600载环球共注目——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Ⅲ中国航海大国舆发达领先地位不保的制度 体制性因素分析郑和海权的中断与明初“大一统”的制约性因素探析明朝前期的海外政策和中国背向海洋的原因——兼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洋发展的危害走出郑和下西洋认识的误区——下西洋终止相关史实考辨中国古代海外交往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兼论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航海事业的中衰Ⅴ“海上丝绸之路”舆澳门450年历史演进从龙涎香看停下西洋与澳门开埠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夕阳郑和下西洋与澳门开埠初探一从“下西洋 ”到“抗东洋”双甲子之年的历史思考从朝贡贸易网到自由贸易网一中国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及其对澳门的影响郑和精神及其启示。

2,揭秘: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郑和历时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将先进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远播海外,与西洋各国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辟通商之衢,进行经贸交流,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崭新的篇章。与西洋各国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辟通商之衢,进行经贸交流是郑和下西洋的另一大要务。 郑和下西洋开展经贸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朝贡贸易是一种主要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通常是船队到达一地后,以皇帝的名义向当地国王或酋长颁发赏赐,同时接受他们的纳贡,或由他们事后遣使到中国朝贡。这种贸易形式,往往是赏赐大于贡纳,实行厚往薄来的贸易原则。其次,官方贸易是明朝 *** 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郑和船队装载有大量的中国特有物资,到海外适当地点换取所需贸物,这种贸易有的以物易物,也有的是用钱币购买货物的。例如前面提到的金锭,便是用钱币直接购买的货物。对此,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翻译官)马欢,在他的《瀛涯胜览》一书中对郑和船队在海外的经贸活动(如交易方式)有详细描述: ……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并哲地港口关税官未纳几计书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则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其头目哲地即与内官大人手相,起牙人则曰:‘某月某日,于众人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以后哲地并富户各以宝石、珍珠、珊瑚来看……如某宝石若干,该苎丝某物货若干,即照原打手价无改’。这里记述的是在古里国的交易过程。据此郑和船队在海外进行商品贸易活动的过程与细节,犹显眼前。郑和船队每次下西洋,都满载着中国盛产的金银、铜器、铁器、瓷器、丝绸、农具、漆器、雨伞、书籍、土帛布、麝香、樟脑、大黄、柑桔、肉桂、茶叶、米、谷、豆等大宗货物与亚非诸国进行公平交易,每到一处,便出现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的热烈动人场面。 《瀛涯胜览》还记述:在暹罗国,中国宝船到,亦遣小船到水上买卖,在满刺加国,中国下西洋舡以此为外府,各舡并聚,又分宗次前后诸番买卖。在溜山国,中国宝船一二只亦到彼处,收买龙涎香、椰子等物。在柯枝国,名称哲地者,皆是财主,专一收买下宝石、珍珠、香货之类,候中国宝船或别国番船客人来买。在祖法儿国,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之类来易苎丝、磁器等物。在阿丹国,开读毕,国王即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在天方国,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并画天堂图真本回京。各国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丝、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明代张燮撰《东西洋考》云:所至各国好市华人磁瓮。郑和下西洋开展的经贸交流可谓盛极一时,前所未有。由于交易公平,双方诚信,对外经贸交流还含有民间贸易的成分,船队的官兵常携带一些家乡货物到海外出售,并从国外换回一些物品。这也是郑和下西洋贸易交流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对中国的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学及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空间,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比如,永乐、宣德制造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麻离青,即索马里青,因产自索马里而得名。该青料含锰量低,含钴量高,其色明艳,色性稳定,优于国产青料。该料即由宝船队大量购回,保证了中国青花瓷举世无双的最优品质。 郑和对下西洋的目的回答得很清楚,在他亲自撰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中明确写道:他下西洋的目的是赍币往赉之(ji,赍币,带着钱币进行贸易)。但是,由于郑和航海资料在宣德年间被毁,加之西洋所购物品的缺失乃至空白,对于下西洋进行贸易交流的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郑和研究中对进行贸易交流的态度不很明朗,常常把踪迹建文视为主要目的。300年后清康熙朝大学士张廷玉编撰的《明史》,称郑和下西洋在扬我国威的同时,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之说,也影响了对郑和下西洋进行文化与经贸交流的研究。直到2000年,明代梁庄王墓在湖北钟祥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郑和从西洋购买的金银珠宝,经专家考证确认是郑和从西洋各国所购,郑和研究沉闷的局面才被打破,史学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确是去从事海外贸易的,经贸活动也是他的主要目的。 梁庄王朱瞻垧(ji)为永乐帝孙,其墓出土文物品类众多,数量甚巨,有金锭、金壶、缠臂金饰、青花龙纹高足瓷碗以及金、银、玉、珠、宝石、铜、铁、铅、锡、瓷、陶、漆木等各种材质的珍贵文物达5300余件之多,其中各类宝石就有5000多颗。珠光宝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经专家们考证,这些宝石非中国所产,却与郑和有关,正是郑和下西洋时从西洋等地所购之物。出土的金锭为月牙形,共两枚。这两枚金锭的出土让考古队员们庆欣不已,格外,惊喜,因为金锭正面刻有重要文字。一枚金锭上镌阴刻铭文:随驾银作局销 捌成色 伍拾两重 作头季鼎等 匠人黄关弟 永乐拾肆年捌月 日。而另一枚金锭上镌刻的文字则是: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 捌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永乐十七年四月,正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际,这两枚金锭所刻文字及其大量珍宝,成为目前可见的郑和下西洋唯一通蕃实物。考史料,永乐十七年(1419年)四月这个时间节点,正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历十九国回国的前夕,或已在返航途中。此金锭当是用沿途购买的碎金块融铸而成。金锭长 132.5毫米,腰宽45.2毫米,厚16毫米,重达1948克。除自身重量外,其含金量(史料价值)更是非同一般。 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经贸往来,使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互通有无,双方获利均丰。由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麒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明人严从简这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欢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可见,郑和下西洋所从事的经贸交流活动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距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后,在郑和开辟并奠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前提下,由中国倡导的、多国参与的、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或正在形成时,郑和闻知这个消息,该作何感想?

3,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而狭义上的丝绸之路只有一条,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作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但是从敦煌开始就分为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从敦煌开始,让后依次是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月氏、安息,最后往西到达条支、大秦,而北路从敦煌开始,经过交河、龟兹、疏勒、大宛最终到达安息和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还被成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在三国和隋朝时期的到了发展,在唐宋时期变得愈加繁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通道,这条古老的通道是无数先人用血汗打通的,也正是这条通道的形成为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这条路线最早是贩卖中国丝绸的,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遗产。

4,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路线图如下所示: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丝绸之路历史: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5,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

1、路上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大秦即东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2、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广州;终点:汉朝是在印度半岛南端,唐朝是在波罗的海沿岸。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

6,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结合地理位置,洛阳在河南省,长安在陕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话,如果从洛阳出发,必经陕西。因此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代决定的。 丝绸之路的终点,目标是罗马,但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并没有达到过罗马。 在东汉时期,公元97年,班超率领约七千人出使西域,达到里海一带。班超在里海停了下来,让部下甘英继续往西方走。于是甘英就一路达到地中海西岸,和罗马帝国隔海相望。 当时安息国是中国丝绸和罗马之间的中转站,安息国害怕中国和罗马之间的商路直接打通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对甘英渲染海上思土恋慕的传说,令甘英望而却步,因此他并没有直接达到过罗马。 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 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而这段历史也被世人称之为“凿空之旅”。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 之路”; 有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等。